数字资源

参考咨询 | 国际视野下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基本状况与影响力分析——以SCI收录期刊为例 日期:2023-04-06 浏览量 : 1410 来源: 本站

国际视野下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

基本状况与影响力分析


以SCI收录期刊为例



摘要

为了了解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全球科技期刊中的表现,找到制约它们发展的问题,促进其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本文以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了期刊的出版国家、语种以及学科分布,并从刊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分区角度揭示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结果发现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的数量太少,英文期刊和顶级期刊比重极低;期刊载文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刊影响力;期刊在学科分布上不平衡,大部分学科期刊数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关键词

科技期刊;SCI;期刊影响力;ESI学科


1、引言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2020)》)正式发布。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界、期刊界、出版界乃至传播界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紧密掌握国际形势、抓住机遇才能积极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中国SCI期刊数量与中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出入较大。2010-2019年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75.5万余篇,其中2.2万余篇发表在中国SCI期刊上,仅占所有论文的8.1%,其它91.9%的论文都发表在国外SCI期刊上[1]。

     2020年2月23日,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文件明确要求要推进领军期刊建设,培育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鼓励创办高起点英文期刊,提高中文期刊英文摘要质量,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科技期刊。[2]

     近年来,我国对科技期刊发展非常重视,中国科协等六部委于2013年和2016年先后组织了两期“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有效促进了一批国内优秀科技期刊的发展[3]。2019年8月5日中国科协等四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意见》规划了未来十五年期刊的发展目标,并阐述了如何改革、培育我国科技期刊成为世界一流期刊的具体方法。

     鉴于此,本文以中国的高质量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这些期刊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全球期刊中的表现。《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即SCIE,以下简称SCI)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索引数据库,对期刊的选取有着严格的筛选机制,SCI收录的期刊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目前世界上质量最高的科技类期刊[5]。因此本文分析的基础就是SCI收录的期刊信息。


2、数据来源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平台上2021年6月22日更新的SCI期刊列表。为了研究期刊影响力与学科分布情况,以上数据还增加了JCR数据库公布的最新(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以及ESI数据库2021年5月13日更新的期刊列表数据。

     基于以上数据,本文从期刊出版国家、期刊出版语种、学科分布、期刊影响力四个方面阐述国内外高质量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探讨国内与国际高质量期刊的差距与优势,以此来寻找提高国内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方法和建议。


3、国内外高质量科技期刊基本情况及影响力分析


     3.1期刊出版国家分布

     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共计9542种,来自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SCI期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有3096种,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次是英国,有2057种。这两个国家的SCI期刊总数共计5153种,已经占到所有期刊的一半以上。中国SCI期刊有286种,其中包括来自中国香港的期刊27种,中国台湾的期刊33种,目前排名第6。但根据Incites数据库统计显示,我国科研论文数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高被引论文数量也稳居世界第二。[6]因此从论文数量上看,我国的科研能力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期刊数量的排名上看,我国高质量科技类期刊的数量过少,与目前国内的科研产出能力极不匹配。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过少、质量不高,会导致大量中国作者的优质稿件外流,从而进一步弱化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可见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化迫在眉睫[7]。

图片

图1 出版SCI期刊数量较多的国家 

     3.2 期刊出版语种分布

     SCI收录的9542种期刊中有8459种期刊为英文期刊,占到期刊总数的89%。还有762种期刊以多语种的形式出版,这些期刊大都接收英文文献。其它只以一种语言出版的国际期刊合计321种,占到期刊总数的3.4%,市场份额非常低。SCI收录的286种中国期刊中,仅有17种期刊是中文期刊,1种中英双语期刊,这些只占到国内期刊的6%。

     由此可见,英文期刊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但在我国出版的所有期刊中,中文科技期刊的数量远远超过英文科技期刊,截至2019年底, 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仅次于美国(12274种)和英国(6214种)。而其中英文科技期刊仅有359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7.2%;中英文科技期刊170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3.4%。英文科技期刊数量不仅与美国、英国差距甚远,与非英语国家德国、日本、法国等相比,英文科技期刊的占比也非常低。[1]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发表英文文献有助于降低语言造成的阅读障碍,提高科研文献传播速度以及文献的国际影响力。而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过少,使得大量重要科研成果不得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不利于我国科研工作者通过我国的英文期刊传播科研成果。因此鼓励出版机构创办更多的高质量英文科技期刊,不仅可以为我国科研人员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又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科研人员积极投稿,从而推动期刊国际化,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8] 


3.3期刊学科分布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 是对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以及国家和地区科研能力的重要评价工具之一。ESI调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000多份期刊,按照学科分类体系将它们分成22个大类。由于SCI收录的期刊范围与ESI收录的期刊范围略有差别,SCI收录的期刊中有55种期刊未被ESI收录,但由于整体数量较少,暂时不考虑这些期刊对整体趋势造成的影响。根据ESI数据库划分的22个学科类别,图2显示了所有SCI期刊以及中国SCI期刊在各个学科的占比情况。由图可以看出,中国在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的期刊数量是最多的,分别占到中国期刊总数的19%、15%和8%,但是跟SCI收录的所有高质量期刊相比,我国在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这五类学科上的期刊数量是最有优势的,大大的超过了平均水平。当然在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这四类学科上的期刊数量和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


3.4 期刊影响力分析

本文统计了SCI收录的所有期刊以及来源较多的10个国家的期刊数量、刊均被引频次和刊均影响因子指标,如图3所示。刊均被引频次的整体变化趋势跟期刊数量的走势大致相同,只有瑞士表现得格外出色。而中国的刊均被引频次表现较差,远远低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瑞士,甚至低于排名靠后的日本和法国;与所有SCI期刊的平均值比也低了很多。从刊均影响因子上看,中国的期刊虽然低于美国、英国和荷兰,但是比德国、瑞士等其他国家要高一些,与所有期刊的平均值相当。

     由此可见,中国的期刊质量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而刊均被引频次和刊均影响因子的巨大差距揭示了中国SCI期刊载文量较其他国家要低。任胜利[9]统计过2014-2018年度SCI收录期刊及中国SCI期刊的刊均载文量。结果显示,这五年间SCI收录期刊刊均载文量呈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154篇增加至2018年的172篇,增幅达11.7%。而中国SCI期刊的刊均载文量呈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158篇减少至2018年的132篇,降幅达16.5%。期刊载文量的降低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国内优质稿源的流失,也可能是期刊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未能吸引大量国际科研人员的关注,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期刊基于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影响因子而主观控制论文数量的做法导致的[10]。  

为了进一步研究期刊的影响力分布,本文统计了影响因子较高的500个顶级期刊(前5%)在各个国家的分布以及期刊在Q1-Q4区的分布情况,如表2、表3所示。

按照影响因子排名,影响因子较高的500个期刊阈值为9.014。经统计,美国期刊数量最多,占到了这些期刊的一半左右,在本国出版的SCI期刊中占比高达7.75%,远高于这些顶级期刊在所有SCI期刊中的比例;其次是英国,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在本国SCI期刊中的比例也有7.63%;而中国的期刊只占了这500个期刊的3%,但在本国SCI期刊中的比例为5.24%,与世界平均水平旗鼓相当。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美国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为508.702。在影响因子最高的100个期刊中没有出现中国出版的期刊,而中国的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仅为20.372,期刊名称为《FUNGAL DIVERSITY》。

由此可见中国的顶级期刊数量非常少,期刊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积极的创办和发展优质期刊,扩大期刊影响力迫在眉睫。


期刊的影响因子会受到学科的影响,比如临床医学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达508.702,而植物学与动物学最高的影响因子只有26.379,所以简单的通过影响因子的高低评判期刊的质量有失偏颇,而期刊分区很好的规避了学科对于期刊评价的影响。JCR分区按照学科类别将期刊划分为4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期刊数量各占四分之一,期刊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Q1,Q2,Q3和Q4。同一本期刊在不同的学科中可能有不同的分区,因此按照分区统计的期刊数量略大于SCI期刊总数。

表3显示了SCI期刊数量较多的10个国家在4个分区的占比情况,美国、英国、荷兰都是在Q1、Q2、Q3区的期刊比重非常高,均超过了30%,在Q4区的比重是最低的,由此可见,这几个国家的期刊大部分都是高质量的优秀期刊。瑞士和中国的期刊都是Q2区的比重最高,Q1区的期刊数量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比重仍高于均值,并且远远超过了Q4区的期刊数量,因此这两个国家高质量的期刊数量仍然颇具优势。在前10个国家中,中国Q1区的期刊比重比美国、英国和荷兰略逊一筹,但是超过了德国和瑞士,与日本、法国、俄罗斯和波兰相比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因此,综合期刊影响因子和分区来看,中国SCI期刊影响因子超级高的还没有,在顶级的500个期刊中比重也较低;但从分区上看,中国期刊在Q1、Q2、Q3区中的比重都很高,在Q4区的比重是最低的,优质期刊的比例仍然很大。所以中国SCI期刊发展势头良好,但还没有出现业界高度认可的顶级期刊。


按照期刊的分区统计,中国SCI期刊在ESI学科上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中国的286个期刊共分布在20个学科中,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优质期刊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学科,可见这些期刊在业界已经得到了认可,对学科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影响力和学科发展互相促进的情况下,有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权威期刊。而临床医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的期刊则相反,Q1区的占比很小,而Q2、Q3、Q4区的占比很大,所以优质期刊的数量较少,大量的是达到了SCI收录标准但影响力还较小的期刊,这些领域的期刊已经崭露头角,发展潜力非常大。

而据《蓝皮书(2020)》统计显示,2010-2019年间中国作者的SCI论文大部分都发表在了国外的SCI期刊上,只有地球科学和物理学的中国作者比较倾向于选择国内SCI期刊,而这两个学科在Q1、Q2、Q3区的期刊数量比较均衡,期刊数量也高于Q4区,已经具备较强的学科竞争力。要想进一步提高期刊影响力,促进学科发展,应该以更高的要求把控国内稿件质量、积极吸引国外优质稿源。

植物学与动物学、免疫学期刊的国外作者论文量占比很高,均超过了一半,比重分别为51.92%和51.43%,而从期刊质量分布上看高质量的期刊比重也很高,尤其是植物学与动物学,Q1区期刊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区,可见这些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很高,对国外作者的吸引力也很强。

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期刊刊载的中国作者论文数量占比很大,分别为75.24%和80.5%,而且Q1区的期刊比重也很高,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非常强大,可以带动期刊的发展,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4、结果与启示


通过分析国内和国际SCI期刊的来源国家、语种、学科分布以及期刊影响因子和分区情况,本文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与国内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相比,中国SCI期刊数量太少,并且英文期刊的比例也远不如其它几个期刊出版数量较高的国家;顶级期刊数量极少,业界权威性较低。国家近几年已经加大了对科技期刊尤其是英文期刊的扶持力度,也已初见成效[11],但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科研成果的产出仍然不相匹配,因此鼓励出版机构创办高质量期刊、英文期刊,大力扶持高质量期刊向顶级期刊转化势在必行。

另外,期刊载文量的减少导致了总被引频次偏低,对国内论文的传播与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期刊的长期发展。因此,缩短期刊出版周期、扩大期刊编辑和审稿的人才队伍、吸引国外优质稿源,以扭转期刊载文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况。

从学科上看,除了在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上的期刊数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外,其他学科期刊的数量仍然较少,学科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国内期刊在影响因子和分区上的表现还揭示出了在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上期刊的发展势头良好,学科的发展和期刊的影响力形成了良性循环,但在临床医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上还需要积极提高期刊质量,促进各个水平的期刊均衡发展。因此基于目前我国SCI期刊的发展现状,我们要做好科技期刊的学科发展部署,尤其是针对潜力学科,应当创办或遴选一批优秀期刊并推动其做精做强。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0: 1-4, 69-73.

 [2] 科技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

 [3] 范爱红, 梅洁, 李津, 等.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27(11): 1208-1214.

 [4] 中国科协调宣部, 学会学术部.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 [2020-11-20]. https://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5] 高梦潇. 国际化视角下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研究[J]. 价值工程, 2020,39(13): 238-239.

 [6] 邬书林. 坚持高质量发展  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J]. 中国出版, 2021(01): 5-9.

 [7] 杨惠, 吴婷. 深化改革,创一流科技期刊——浅谈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之路[J]. 出版广角, 2019(02): 6-9.

 [8] 初景利, 闫群.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与策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33(12): 1358-1365.

 [9] 任胜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 科学通报, 2019,64(33): 3393-3398.

[10] 付晓霞, 李贵存, 石朝云, 等. SCI-E收录中国期刊现状分析[J]. 编辑学报, 2014,26(05): 492-495.

[11] 刘小燕, 姚远. SCI收录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统计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01): 86-92.




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参考咨询 | J-Stage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数据库简介..

下一篇 >>

参考咨询 | 基于文献计量开展诊断试剂产品影响力评价的智慧服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客服热线

83506911

开放时间:8:20 - 19:00
返回顶部